鳌洋尚在,甘瀑何寻
新安八景,是清代新安县(包含现深圳、香港)的八处美景,最早见于《康熙新安县志》(以下简称《康志》)。其中的“鳌洋甘瀑”,是目前为止,具体地点尚不可考的一景。
鳌洋甘瀑是海中的淡水瀑布。瀑布、泉水,对于居住在陆上的人来说,司空见惯。但瀑布、泉水等这种淡水资源对于古代航海的人来说,是十分重要的,能让航海者在海上补给淡水。因此,海岛中的瀑布、泉水显得弥足珍贵,故于各类史志中,常将之美称为:“甘瀑”或“甘泉”。
鳌洋甘瀑具体在哪里,现有流行是两种说法。
一,有人考证其位于今天香港岛西南薄凫林一带的瀑布湾。早年船只驶经此处,远望飞瀑从天而降,因名“甘瀑”。该处现建有瀑布湾公园。持此观点的人,认为鳌洋甘瀑的“鳌洋”即“独鳌洋”。而《嘉庆新安县志》(以下简称《嘉志》)载“独鳌洋在城南二百里,左为佛堂门,右为急水门。”在佛堂门与急水门(现称汲水门)之间的,是现在香港岛无疑,故而考证为现在香港岛之内,再在香港岛内找到了瀑布湾【图1】。
↑【图1】瀑布湾、粮船湾位置图
二,又有人认为,鳌洋甘瀑实际位置应位于西贡粮船湾洲。原因是独鳌洋在《嘉志》的地图上位于桔澳、塔门及东平洲之下,认为位置应在今天的粮船湾一带,并且此处古代也是商船往来的水道【图1】【图2】。
↑图2:《嘉庆新安县志》配图
笔者现对该两种观点进行分析:
先说第一种观点。认为鳌洋甘瀑位于今天香港岛的瀑布湾的,理据是《嘉志》的《山水畧·水》中载独鳌洋在佛堂门与急水门之间。但该观点忽略了在《嘉志》的《胜迹畧·古迹》中同时又载“鳌洋甘瀑在七都大洋中,有石高十丈,四面咸潮。中有甘泉飞瀑,若自天而下。”此文中所说的七都大洋,即现时大鹏湾。【康熙时期新安县区域分作七个都,而七都所辖区域在今东莞的塘厦、凤岗、清溪及深圳平湖、盐田、大小梅沙、葵涌、大鹏、南澳一带,故而七都大洋即七都的海面,即今大鹏湾】。这样,光《嘉志》的记载就产生了矛盾:一说在香港岛,一说在大鹏湾。
我们认真分析:《嘉志》“鳌洋甘瀑在七都大洋中……若自天而下”这句话,会发现,是一字不漏抄录《康志》的。亦即是说,康熙时期,是认定鳌洋甘瀑在七都大洋中,而嘉庆时期又有新叙述:“独鳌洋在城南二百里,左为佛堂门,右为急水门。”
面对《嘉志》里这样两种矛盾说法,该相信哪种?笔者认为在此事上,《嘉志》抄录《康志》的“鳌洋甘瀑在七都大洋中”可信。虽然《康志》的内容有不少错误被《嘉志》纠正,但在“八景”位置上,《康志》作为当时亲眼记录了知县李可成所评定的“新安八景”的载体,应该比《嘉志》记录的“独鳌洋在佛堂门与急水门之间”可信。《嘉志》所述“左为佛堂门,右为急水门”,极可能是经过百多年后的嘉庆时期,人们已不知“鳌洋甘瀑”所在,继而附会瀑布湾或误以为瀑布湾就是“鳌洋甘瀑”。
再说第二种观点,认为鳌洋甘瀑应位于西贡粮船湾洲,理据是独鳌洋在《嘉志》的地图上位于桔澳、塔门及东平洲之下,认为该位置应在今天的粮船湾一带。众所知,中国古地图一直以来都常以山水画的形式出现,不讲究比例,只能大概意会。笔者认为,该古地图是有写实一面的,但往往让人意会错误。亦即是说,第二种观点的考释方法没错,只是意会错了位置。
那么,鳌洋甘瀑位于何处?
我们先看龙河(字圣兆,明万历三十六年/1608年岁贡,是当时新安县有名的孝子)写的《鳌洋即景》诗云:
“海上何年涌巨鳌,千秋遗迹枕寒涛。
石泉时挂明河落,雪乳睛飞白的高。
风急沙汀惊鹤梦,烟明春岸映渔舳。
鹏搏鲲变多奇幻,对景何当赋兴豪。”
龙河描述鳌洋是海上湧出的巨鳌。而廖奇逢(新安县清湖人,明岁贡)写的《鳌洋甘瀑》:
“流长源远正滔滔,万顷烟波涌巨鳌。……”同样描述鳌洋是海上湧出的巨鳌。
即是说,这个岛屿,形如鳌。
另外,独鳌洋的“独”字,笔者理解,是指该岛孤悬海外,周边没有其他岛屿相近,显得孤零零。光就这一点,已排除了香港岛(亦即是排除了瀑布湾)。香港岛离九龙半岛隔海才1.5公里,无“孤”无“独”可言。
那么,鳌洋甘瀑位于何处?
笔者通过对独鳌洋的名字、位置、特征等分析,推断:独鳌洋当是现在香港新界东面大鹏湾海上的一座孤岛——“独牛洲”。
理据如下:
(一)独牛洲现又名石牛洲,位于大鹏湾上,其地理位置符合“鳌洋甘瀑在七都大洋中”描述,其名亦有“独”,亦孤悬海中,周边没有岛屿相近,符合“独”之意【图3】。
↑图3:独牛洲位置图
(二)在清《广东图说》所载《新安县图》里,标注地名不多,但弹丸之地的独牛洲却加以标注,在大鹏湾上显得赫赫在目,似乎有意突出其重要性、特殊性【图4】。
↑图4:《广东图说.新安县图》局部
(三)在《嘉志》地图中,独鳌洋被外平洲、塔门、大金门(大钦门)、福建头自北而西而南的围绕之中,笔者对照现代地图,将古地图中标注的地名、岛屿在现代地图中标注出来,会发现,独牛洲(石牛洲)的位置与《嘉志》地图中标注的“独鳌洋”的位置十分吻合,毫不违和【图5】。
↑图5:现代地图与《嘉庆新安县志》配图对比。独牛洲(石牛洲)=独鳌洋
(四)在明《粤大记》地图中(该明代地图上南下北,左东右西),在黄茅洲、佛塔(塔门)、黄竹角、赤洲之左(即西面)有一个岛屿,其字依稀堪辨:石牛洋。笔者将现代地图调成上南下北,再将古地图中标注的地名、岛屿在现代地图中标注出来,会发现,石牛洲(独牛洲)的位置与《粤大记》地图中标注的“石牛洋”位置也是十分吻合,毫不违和【图6】。
↑图6:《粤大记》配图与现代地图对比。石牛洋=石牛洲
既然独牛洲又叫石牛洲,而石牛洲又即石牛洋,故可推出独牛洲即独牛洋。这个推断后来在《香港的地名与地方历史(下)新界》(饶玖才著)中收录的大澳水上人的行船歌《东路程》之中得到印证:独牛洋山又称石牛洲【图7】。
↑图7:《香港的地名与地方历史(下)新界》中收录的行船歌《东路程》书影。书中注明,独牛洋即石牛洲。
好了,既然石牛洲又称独牛洋,而独牛洋之“牛”字在新安县地名中常常与“鳌”字互换。例如元朗“鳌磡”,现写作“牛磡”,大埔“栢鳌石”现写作“白牛石”,西乡“鳌湾”,现写作“牛湾”,观澜“鳌湖”现写作“牛湖”等,故而可推断:“独牛”为“独鳌”之异写,而独牛洋者,独鳌洋也。
(五)笔者未能亲身到独牛洲观察独牛洲的形态。借助网络上远足者(又称驴友)所拍摄的独牛洲的照片,对独牛洲的形状进行比拟,似乎独牛洲像龟、像鳌更多于像牛,确实是“海上涌巨鳌”,“万顷烟波涌巨鳌”【图8】。
↑图8:网络图片:独牛洲。 “海上涌巨鳌”“万顷烟波涌巨鳌”
从网络照片又可看出,独牛洲高约三四十米,并有大面峭壁,正是“有石高十丈。”而一旦峭壁上水源充足是最易形成瀑布的:“中有甘泉飞瀑,若自天而下”【图9】。
↑图9:网络图片独牛洲峭壁
这样,根据以上推理,基本可以判定,独鳌洋已找到了——大鹏湾上的独牛洲。
但遗憾的是,唯独见不到甘瀑。
可能,随着环境气候变化,至嘉庆时,独牛洲山顶上已不再有充沛的水源,已没有了“甘瀑”,故而嘉庆时已找不到“甘瀑”的实际位置了;也可能,“甘瀑”并不是时时可见,因为是孤岛,岛顶不可能长期有水源,故只存在于雨后的特定时候;也可能,是山顶上修建了灯塔等建筑物改变了排水方向,即使雨后水源充足,都再已无法形成“甘瀑”了。究竟何因,无从得知,唯有待查证。
鳌洋尚在,甘瀑无寻。
中
2020年11月26日星期四